校园文化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生工作 > 校园文化 > 正文

【暑期社会实践】匠心传承、纸韵悠长——浙江外国语学院赴余杭塘埠村匠心筑遗、伞梦共赢实践团队

来源:国际商学院 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4年07月26日 19:11:07   浏览:

7月18日至19日,浙江外国语学院赴余杭塘埠村匠心筑遗、伞梦共赢实践团队来到杭州市余杭区塘埠村,通过对话非遗传承人、亲历油纸伞制作等形式,探寻油纸伞发展史,感受匠心精神,弘扬非遗技艺。

在余杭纸伞之家,团队成员采访了非遗油纸伞第三代传承人刘伟学先生,他以丰富的经验和深邃的洞察,与成员们分享了油纸伞制作背后的点滴故事,他谈道:“在不改变制作工艺的前提下,我们从各个方面寻找了油纸伞制作的创新点,而色彩的搭配、时尚元素的点缀正是最契合市场的突破口。”从非遗技艺到创新之路,一代代传承人用“匠心精神”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攀登。


纸伞制作工序复杂,从选竹到上油,至少需要经过70多道工序,团队成员们虽然只学习了其中一部分工艺,却已深感掌握一门技术的艰难。成员们深刻意识到: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“老物件”,不是华丽空洞的“招牌”,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,是有生命力的“活化石”,是可见、可亲、可参与的现实生活。


一把小小的纸伞,蕴含的是非遗技艺传承人们大大的匠心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我们都应该珍惜并传承那些代表着民族记忆与文化根脉的宝贵财富。在未来,实践团队成员计划与非遗传承人合作,并在学校建立社团,让更多的青年学子了解非遗文化。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,非遗传统手工艺一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,继续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绽放光彩。


实践感悟:

实践团成员郑璐诗:

油纸伞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实用工具,更是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文化情感的艺术品,是传统文化的载体,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此次亲手制作,让我深切领悟到匠人精神的可贵,也明白了创新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。我们应以践行此道,让这份珍贵的非遗永流传。  


实践团成员徐天乐:

在与非遗油纸伞的接触中,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。油纸伞不仅仅是一件工艺品,它更是中华文化的缩影,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底蕴。我们应当积极行动起来,通过宣传教育、政策支持、市场拓展等多种方式,为非遗油纸伞等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
实践团成员余嘉乐:

通用油纸伞制作过程的体验,我十分敬佩现代的工匠们,在快时代的潮流下,他们能耐住性子,沉静自己,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奉献着自己的力量,是值得我们所有人钦佩和赞扬的。此次体验,让我认识到油纸伞非遗不仅是生计,更是家族和地方文化的传承。我们年轻人应看向非遗技术,为其注入新鲜血液,助力非遗文化传承。


实践团成员陆淑敏:

通过实践,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性和独特性,意识到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和灵魂,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和智慧的结晶。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。我愿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,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。


实践团成员成雨瑾:

油纸伞,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,更是历史的见证者,是文化的承载者,是生活的实用者。在今后的日子里,我们也将继续以非遗文化为纽带,连接起村庄与外界,激发经济的活力,吸引更多的青年才俊,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,共同书写新时代的文化篇章。


实践团成员柴锐:

通过这次社会实践,我不仅学到了油纸伞的制作技艺,更深入了解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。这次实践让我认识到,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,值得我们用心去保护和传承。未来,我会继续关注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,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
团队信息:

团队名称:

浙江外国语学院赴余杭塘埠村匠心筑遗、伞梦共赢实践团队

团队队长:

22电商1班 徐天乐

团队队员:

22跨电2班 柴  锐

23小教3班 郑璐诗

23小教3班 陆淑敏

23小教3班 余嘉乐

23小教3班 成雨瑾

指导老师:

国际商学院 卢琦蓓